[field:description function="cn_substr(@me,120)"/]
[field:description function="cn_substr(@me,120)"/]
重庆医科大学“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的研发”项目团队正在实验室攻关
3月10日,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公告称,截至2020年3月9日24时,重庆市已连续14天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自3月10日24时起,将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
“战斗警报”解除了吗?看上去,应急响应级别是下调了,实际上,带给重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赢”的职责和压力更大了。
一级调为二级不仅仅字面变化
1月24日,据重庆市政府发布消息,根据《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重庆市决定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随后重庆对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十项通知要求。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显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Ⅰ级响应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省指挥部根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统一指挥,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
Ⅱ级响应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省指挥部立即组织指挥部成员和专家进行分析研判,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估,由省人民政府决定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并向各有关单位发布启动相关应急程序的命令。省指挥部立即派出工作组赶赴事发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将有关情况迅速报告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事发地各级人民政府按照省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组织协调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及其有关成员单位全力开展应急处置。
彼时,源起于湖北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急速爆发。1月20日晚,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做客央视节目,确认了新冠肺炎疫情“人传人”的消息,引发全国广泛关注。
此时的重庆,已经在马不停蹄地作出一系列部署。1月21日,重庆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召开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电视电话会议,科学有序做好防控各项工作。
1月24日,重庆宣布拉响一级响应的“战斗警报”。根据该响应的要求,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等相关主体,都必须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各司其职。
1月31日,永川区双石镇五龙桥村肺炎疫情检查点
比如,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划定控制区域;疫情控制措施等。市政法委会同多个部门组成社区疫情排查组,全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社区排查防控工作。市商务委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加强疫情防控物资调运,暂停大型商业促销和展会活动等。市文化旅游委实施所有公共文化场所暂时关闭、所有A级景区和游轮暂停经营等措施。
卫生行政部门所做的工作,主要是组织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调查处理,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评估。
重庆医护人员在抗击疫情一线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院是最主要的战斗堡垒,与疫情直接对抗的,是冲锋在前的“白衣战士”,他们要接诊、收治、转运病人,要对病人做区分处理,比如,将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作及时排除或确诊。此外,还要协助疾控机构开展标本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治经验。
取消餐饮堂食、暂停公共活动、关闭各大A级景区;暂停跨省、跨区的包车、班车运营;主动配合调查、如实交代行踪;进入公共场所,及坐公交、轨道交通、出租等需戴口罩;进入楼宇小区、坐公交测体温……重庆人的衣、食、住、行,因为一级应急响应,而发生了重大改变。
下调响应级别有哪些考虑?
在一级响应启动运行了47天后,重庆为何选择在此时将响应级别由一级下调为二级?这背后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最重要的一点是,重庆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数据最有说服力。截至3月10日24时,重庆已连续15天无新增确诊病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47例,现有在院确诊病例23例,治愈率达94.97%,现有在院确诊病例为零的区县增至28个。尤其是疫情形势一度严峻的万州,已连续18天无新增确诊病例。就在今天(3月11日)万州最后一例确诊病例出院。
这说明了经过全市上下顽强奋战、艰苦努力,当前重庆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完全可以说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当然,重庆由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也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的工作部署。2月23日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提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符合条件的省份要适时下调响应级别并实行动态调整。
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重庆这次响应级别能够下调,还与近段时间以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分不开。
梳理后发现,早在2月6日,重庆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就下发出通知,要求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产复工有关工作。2月9日,市委书记、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敏尔指出,企业复工复产要有序,在落实好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分类别、分步骤、分人群推进,确保疫情防控急需、居民生活必需的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确保其他企业复工复产平稳可控。
佛吉亚(重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顺利复工
不仅如此,重庆市委、市政府还陆续出台复产复工系列优惠政策,从削减用电价格、减免税费、降低社保费、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优化政务服务等方面入手,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运营和融资成本,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
与此同时,重庆市还实施抓龙头带配套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一厂一员”制度等措施,提高工业企业的复工率。统计显示,截至3月10日,全市累计实现生产的规模工业企业(含持续生产)6500家,开工率99.8%;员工返岗合计133万人,返岗率93.8%。
值得注意的是,2月21日,重庆出台了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分类防控实施方案,按照全市疫情实际情况和发展态势,综合考虑人口流动等因素,以区县为单元,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区县。其目的,是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应该说,这种分区分级分类的指引,有针对性地为响应级别的下调做足前期过渡工作,实现由“战时状态”逐步“恢复常态”。
那么,一级响应级别下调,是否代表“警报”解除?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从重庆来看,尽管疫情下降大势已明,但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疫情没有结束,仍需警惕会有“小反复、小波动”。从国际来看,目前疫情在全球正呈现扩散态势,周边一些国家的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期,疫情输入风险凸显。截至3月10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病例已达79例。这都说明,越是形势向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防止和克服松懈松劲和麻痹大意思想。
下一步怎么办?
3月10日召开的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为重庆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陈敏尔提出切实做到“三个不放松”、“三个要抓紧”,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加强疫情防控要切实做到“三个不放松”。一是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责任不放松。二是各类公共场所机构健康管理不放松。继续抓好机场、码头、商场等公共场所的防控工作,深化落实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防控措施,严格养老院、福利院、监狱等特殊场所防控,超前谋划学校复学复课工作。三是全体市民防护意识不放松。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切实做到“三个要抓紧”。一是企业复工达产要抓紧;二是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恢复要抓。三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抓紧。
抓住用好重大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大力推动汽车、电子信息、医药健康、外资外贸等重点行业发展,抓紧抓好新型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开展云上招商、网上签约等招商引资活动,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为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积极因素。全社会复工复产应该更加积极行动起来,而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这些摆在眼前的重大任务更需要凝心聚力,一一攻克。
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曙光微露的时刻更要有临渊履薄的心态。